孕期肝功能异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是怀孕后代谢负担加重致轻度肝功指标波动多为暂时性,病理性包括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异常伴瘙痒等)、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致肝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晚期起病急重)、药物性肝损伤(不合理用药致肝损)、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调节变化致肝损),有既往肝病史等的孕妇需加强产检监测,出现黄疸等异常立即就诊,孕期要合理饮食、避免滥用药物以维持肝脏代谢功能保障母婴健康。
一、生理性因素
怀孕后机体代谢负担加重,肝脏需参与更多物质代谢,可能出现轻度肝功能指标波动,如转氨酶轻度升高。此为孕期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等导致的肝脏生理适应变化,一般程度较轻,不伴随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多为暂时性,产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
(一)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孕期特有的并发症,因胆汁酸代谢异常致血清胆汁酸升高,表现为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胎儿,通过血清胆汁酸检测可发现异常,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二)病毒性肝炎
孕期感染乙肝、丙肝等病毒,病毒在体内复制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可通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检测确诊,既往有肝病史或病毒携带的孕妇需加强监测。
(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多发生于妊娠晚期,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肝功能迅速恶化、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与脂肪酸代谢紊乱等有关,需紧急处理。
(四)药物性肝损伤
孕期不合理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可对肝脏产生损害致肝功能异常,需仔细询问用药史,避免滥用不必要药物。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
孕期自身免疫调节变化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导致肝功能异常,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协助诊断,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孕妇需警惕。
特殊人群提示
有既往肝病史、病毒携带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孕妇,孕期肝功能异常风险较高,需加强产检中肝功能监测频率,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黄疸、严重乏力、皮肤瘙痒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诊。同时,孕期应合理饮食、避免滥用药物,以维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保障自身及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