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诊断依反复发作症状结合肺功能检查且考虑年龄差异,需识别规避过敏原,发作时用吸入性速效β受体激动剂缓解,缓解期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控制并关注生长,开展呼吸训练等非药物干预,婴幼儿需注重用药安全、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并留意心理状态。
一、诊断评估
小儿哮喘诊断主要依据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多在夜间及清晨发作或加剧,结合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舒张试验等)明确。需考虑不同年龄小儿表现差异,婴幼儿哮喘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综合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全面评估,例如观察小儿活动时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等表现。
二、避免触发因素
识别并规避过敏原至关重要,如尘螨需保持家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花粉季节减少小儿外出;避免接触烟雾、化学刺激性气体等。应根据小儿生活环境特点,排查可能的触发因素并针对性防护,例如关注小儿接触宠物后是否出现哮喘症状以判断是否对动物毛发过敏。
三、急性期处理
当小儿出现喘息发作时,可使用吸入性速效β受体激动剂缓解症状,需选择适合小儿年龄阶段的剂型,如雾化吸入制剂等,以快速改善通气状况,但需遵循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四、缓解期管理
缓解期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控制药物维持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小儿病情严重程度调整用药。同时密切关注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因部分长期控制药物可能对小儿生长有一定影响,需定期评估生长指标。
五、非药物干预
可开展呼吸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帮助小儿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功能。根据小儿年龄及运动能力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方法,例如指导年长儿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婴幼儿可通过游戏化方式辅助呼吸功能锻炼。
六、特殊人群提示
婴幼儿哮喘需特别注重用药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剂型。家长护理时需保持室内湿度适宜(一般维持在40%~60%),减少室内尘埃积聚,同时留意小儿日常活动中的呼吸状态,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关注小儿心理状态,哮喘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需给予心理支持,营造利于病情控制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