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需避免触发诱因,如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药物治疗包括缓解发作的短效β受体激动剂和控制哮喘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非药物治疗有呼吸训练和环境管理;婴幼儿要注意药物剂型和使用方法,大龄儿童需心理疏导及鼓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一、避免触发哮喘发作的诱因
小儿哮喘发作往往与某些诱因相关,例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像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不同年龄段小儿接触的过敏原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对食物过敏原更敏感,如牛奶、鸡蛋等,应注意观察并规避;同时要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在流感高发季节,低龄儿童要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二、药物治疗
1.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常用的有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但不建议长期单一使用,需遵循医嘱。
2.控制哮喘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这类药物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气道,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但使用时需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能充分到达气道,对于低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储雾罐辅助吸入;还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三、非药物治疗
1.呼吸训练:指导小儿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通过diaphragmaticbreathing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训练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低龄儿童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
2.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湿润,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减少过敏原的积聚,为小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哮喘控制的环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哮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型选择和使用方法,尽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混悬液等进行雾化吸入;对于大龄儿童,要注重心理疏导,因为哮喘可能会对其生活、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儿树立治疗信心,同时鼓励大龄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