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病因是长期吸入无机粉尘常见于煤矿等行业,发病机制为粉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引发炎症反应致纤维增生等,早期多无明显特异症状,进展期有气短等表现,诊断靠职业接触史、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治疗无根治方法需脱离环境对症治疗,预防包括职业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定期体检,特殊人群如劳动者、老年人、有基础病者需相应注意。
一、定义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长期吸入无机粉尘,常见于煤矿、矿山开采、采石场、建材等行业,如长期吸入石英粉尘、煤尘、石棉粉尘等,粉尘在肺内蓄积,引发肺部病变。
三、发病机制
粉尘进入肺部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活性氧等,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肺泡结构破坏,肺功能逐渐受损。
四、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咳嗽、咳痰。
2.进展期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气短、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短加重,可伴有乏力、体重下降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发肺心病等。
五、诊断
1.职业接触史:详细询问患者粉尘接触的工种、时间、环境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肺内粉尘沉积、肺纹理改变及纤维化病灶。
3.肺功能检查:评估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判断肺功能受损程度。
六、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脱离粉尘作业环境,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如出现感染时予抗感染治疗等。
七、预防措施
1.职业防护:从事粉尘作业人员需严格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具。
2.工作环境改善:企业应采取通风、除尘等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
3.定期体检:接触粉尘人群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肺部病变并干预。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劳动者:从事粉尘作业的劳动者需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定期体检,若出现呼吸道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
2.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可能较弱,接触粉尘后更易加重肺部损伤,需尤其注意工作环境防护及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接触粉尘后病情可能恶化,需更严格避免粉尘暴露,加强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