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发,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垂直及性接触,成人急性乙肝部分可自愈少数成慢性,儿童感染多慢性化,慢性乙肝分轻中重,重度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可致严重并发症,部分肝硬化者可发展为肝癌,不同人群感染乙肝有不同特点需关注预防监测。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含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发的肝脏炎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HBV侵入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脏炎症、坏死等病理改变。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HBV后可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约90%以上的成人急性乙肝患者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实现自愈,仅有少数(约5%~10%)发展为慢性感染;而儿童感染HBV后约90%会慢性化。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轻度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可能仅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肝功能检查轻度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肝脏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低。
2.中度慢性乙肝:症状较轻度更为明显,可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等,肝功能检查ALT中度升高,胆红素可有轻度升高,肝脏病理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明显,肝纤维化程度有所进展。
3.重度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持续乏力、严重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明显症状,伴有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ALT反复或持续升高,胆红素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脏病理显示肝细胞坏死严重,肝纤维化程度较重,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
(三)肝硬化阶段
由慢性乙肝逐渐进展而来,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形成假小叶,出现门静脉高压(如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四)肝癌阶段
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在肝硬化基础上可发生肝细胞恶变,发展为原发性肝癌,肝癌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不同人群中,儿童感染HBV后更易慢性化,需加强母婴阻断等措施预防;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乙肝病情进展可能更隐匿但后果更严重;有基础肝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乙肝病情加重时可能引发更复杂的临床状况,需密切监测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