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不一定都会引起神经痛,约50%-70%中老年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其发生与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病毒(毒株差异、载量等影响)、神经损伤程度(损伤轻可能无明显神经痛,重则易引发)等因素有关,有风险人群可接种疫苗预防,发病后尽早规范治疗,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约有50%-70%的中老年患者在患带状疱疹后会出现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但并非所有带状疱疹患者都会发生神经痛,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从年龄因素来看,年龄越大,发生神经痛的风险越高,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毒更容易侵犯神经,导致神经损伤相关的炎症反应等,从而更易引发神经痛;而年轻患者相对来说发生神经痛的概率较低。从病毒感染累及神经的程度来看,如果病毒感染累及神经较为严重,损伤神经的范围广、程度深,那么发生神经痛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如果病毒对神经的损伤较轻,可能就不会出现明显神经痛。
影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神经修复能力等。免疫系统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毒的复制和对神经的进一步损伤,神经修复能力下降使得受损神经难以恢复,所以更易在带状疱疹后出现神经痛。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例显著高于40岁以下的患者。
病毒因素:病毒的毒株差异以及感染时病毒的载量等都会影响神经痛的发生。不同毒株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的亲和力和损伤能力不同,载量高的情况下,病毒对神经的攻击更强烈,引发神经炎症、水肿等损伤的程度更重,进而更容易导致神经痛的出现。
神经损伤程度:在带状疱疹发病过程中,病毒侵犯神经,引起神经的炎症、坏死等损伤,如果神经损伤程度较轻,可能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能够较好地应对,不会出现明显神经痛;但如果神经损伤严重,神经传导功能紊乱等,就会导致神经痛的发生。
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措施
对于有带状疱疹风险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如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从而间接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概率。在发生带状疱疹后,应尽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等,以减轻病毒对神经的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痛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对于已经发生带状疱疹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神经症状,一旦出现异常疼痛等情况,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