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由特定嗜肝病毒感染引发致肝脏炎症等病理改变,常见甲型经粪-口传播急性期多可康复极少慢性化,乙型经母婴、血液、性传播部分慢性化可致严重后果,丙型经血液传播多数急性转慢性是肝硬化肝癌病因之一,丁型依赖乙肝病毒传播常加重乙肝病情,戊型经粪-口传播与甲肝相似孕妇病情重,诊断可通过血清学、病毒核酸、肝功能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治疗针对病毒类型,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监测病情,孕妇需加强母婴监测,有基础肝病者需个体化诊疗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不当用药。
一、定义阐释
病毒性肝炎是由特定嗜肝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所引发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病毒入侵人体后会攻击肝细胞,导致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等病理改变。
二、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
(一)甲型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污染的水源、食物等。急性期多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巩膜发黄)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康复,极少转为慢性。
(二)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性传播等。部分感染者会慢性化,慢性乙型肝炎若未有效控制,可能逐步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
(三)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经血液传播(如不安全的输血、侵入性操作等),多数急性丙型肝炎会转为慢性,也是引发肝硬化、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四)丁型肝炎
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人体,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常可加重乙型肝炎病情,促进病情向慢性化及重症化发展。
(五)戊型肝炎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孕妇感染戊型肝炎时病情相对较重,有较高的重症风险。
三、诊断相关要点
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如检测肝炎病毒特异性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病毒核酸检测(明确病毒载量及活跃复制情况)以及肝功能检查(评估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以判断肝脏损伤程度)等来明确诊断,同时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等综合判定。
四、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治疗上针对不同病毒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抗病毒治疗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时,因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关注慢性化风险;孕妇感染病毒性肝炎需加强母婴监测,警惕对自身及胎儿的不良影响;有基础肝脏病史者感染病毒性肝炎,可能加重原有肝脏病变,需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治疗中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适宜措施,避免不恰当用药对特殊人群造成额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