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破了后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用干净物品吸干渗出液、避免手触等;用碘伏等消毒破口,观察感染迹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破口二次损伤,穿宽松衣物、避免剧烈运动;婴幼儿要精心护理、关注体温精神;孕妇护理要轻柔、避免用影响胎儿药物且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免疫力低下人群要严格护理、定期观察,异常立即就医。
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水痘破了后首先要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轻吸干破口处的渗出液,避免用手直接触碰破了的水痘部位,防止进一步感染。对于儿童来说,要剪短他们的指甲,防止搔抓导致水痘破口加重。比如,婴幼儿的指甲容易藏污纳垢且较锋利,若搔抓可能使水痘破口感染风险大增,所以要特别注意修剪指甲并做好看护。
二、防止感染
1.局部消毒:可以用碘伏等温和的消毒剂对破了的水痘进行消毒,碘伏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几率。消毒时要注意从破口周围向中心轻柔涂抹,避免过度用力刺激破口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操作时力度和方式要有所调整,儿童可能会比较抗拒,需要耐心安抚。
2.观察感染迹象:密切观察破口处是否出现红肿、渗液增多、发热等感染迹象。如果发现破口周围明显红肿,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以及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已经感染,需要及时就医。例如,儿童如果出现破口周围红肿且精神状态不佳、体温升高,就需要尽快带其到医院就诊。
三、避免二次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让破了的水痘部位再次受到摩擦或碰撞。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破口处的摩擦。对于儿童活动较多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其进行剧烈运动,防止水痘破口因摩擦或碰撞而加重损伤。比如,学龄儿童在水痘破了后要避免参加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选择相对安静的室内活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的皮肤较为娇嫩,水痘破了后更要精心护理。除了上述清洁、消毒等措施外,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的衣物清洁,勤换洗衣物,避免尿液、粪便等污染破口处。同时,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因为婴幼儿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更高。
2.孕妇:孕妇患水痘破了后需要格外谨慎。孕妇的身体状况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在消毒等护理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消毒药物,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处理和指导。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水痘破了后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这类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局部护理,保持破口处清洁,定期观察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积极的抗感染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