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致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发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有血管舒缩、心血管、泌尿生殖、骨骼肌肉等躯体症状及情绪波动、认知改变等精神心理症状,发病与卵巢功能衰退致雌激素减少影响神经递质及骨代谢相关,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遗传、既往卵巢相关病史,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激素检测并排除其他疾病,特殊人群需关注心理、增加钙摄入、适度运动等。
一、定义
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时,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综合征,一般发生于45~55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女性可因卵巢手术切除等原因提前出现类似表现。
二、临床表现
(一)躯体症状
1.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即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可一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同时常伴有盗汗,即睡眠中出汗,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2.心血管症状:可出现心悸、眩晕等,部分女性可表现为血压波动,如收缩压升高、波动较明显等。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不尽感等,因雌激素缺乏导致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变薄、萎缩所致。
4.骨骼肌肉症状:绝经后雌激素不足使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导致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腕部等部位。
(二)精神心理症状
1.情绪波动: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情绪变化较大且难以自控,可能因微小事件而大发脾气或陷入沮丧、悲伤等情绪中。
2.认知功能改变:部分女性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三、发病机制
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密切相关。雌激素是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及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激素,其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的平衡,进而引发上述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同时,雌激素缺乏还会导致骨代谢失衡,引起骨质疏松等骨骼相关问题。
四、高危因素
1.年龄因素:一般45~55岁为围绝经期高发年龄段,此阶段卵巢功能开始明显衰退。
2.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明显女性的个体,发生更年期综合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3.既往病史:既往有卵巢手术切除、放疗等影响卵巢功能的病史者,更易提前出现更年期综合症相关表现。
五、诊断评估
主要依据女性的临床表现,结合激素水平检测(如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升高等)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六、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更年期女性,应关注其心理健康,家人需给予理解与支持,帮助缓解其情绪波动;在骨骼健康方面,需注意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补充钙剂,以预防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及身心状态,但运动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