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与非典在病原体、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多样,起病较缓、症状较轻、多数病情轻,传播途径因病毒而异、全年可发病,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表现多样,治疗针对病毒对症支持;非典由SARS-CoV引起,起病急、发热重、部分病情凶险,主要经飞沫等传播、曾大规模流行,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影像表现有特点,治疗需隔离、对症支持并严格用糖皮质激素,特殊人群患病需特殊关注。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病毒性肺炎一般起病相对较缓,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等,然后出现咳嗽、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状,发热程度相对多样,可为低热至中等度热等。而非典起病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超过38℃,可伴有畏寒、寒战,随后可出现干咳、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
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大部分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经过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多可康复。但非典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很快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死亡率相对较高。
流行病学方面
传播途径:病毒性肺炎的传播途径因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等。非典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传播力相对较强。
流行特点:病毒性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不同病毒引起的肺炎流行情况不同,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有季节性流行特点,一般冬春季高发。非典曾在2003年有过大规模的流行爆发,主要在特定的场所和人群中传播,如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诊断方面
实验室检查:病毒性肺炎在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情况,但不同病毒引起的肺炎可能有不同表现。病原学检查可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出相应病毒核酸。非典的诊断除了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外,病原学检查中SARS-CoV的核酸检测等是重要诊断依据,同时血清学检查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也有助于诊断,如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可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散在斑片状阴影等。非典的胸部影像学改变较为典型,早期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叶的磨玻璃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肺实变等改变,病变进展较快。
治疗方面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不同病毒进行相应处理,如流感病毒引起的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吸氧等。非典的治疗主要是隔离治疗,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曾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因为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病毒性肺炎时,要更加注重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非典患者中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等,本身基础疾病可能较多,治疗中需更密切关注各脏器功能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状况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