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真菌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自身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包括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自身免疫功能短暂下降等年龄因素,男性从事体力劳动多、女性频繁美甲等性别因素,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穿不透气鞋子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有指甲外伤等病史因素。
一、真菌感染是主因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皮肤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可以侵犯甲板和甲下组织,导致甲板变色、增厚、变形等灰指甲的典型表现。例如,皮肤癣菌会产生一些酶类物质,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和组织,使其易于被真菌定植和感染。不同类型的皮肤癣菌感染指甲后,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都与真菌的侵袭有关。
二、自身因素增加感染风险
1.年龄方面
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感染灰指甲。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指甲的生长代谢功能减退,指甲的厚度、硬度等发生变化,同时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增加了被真菌感染的几率。比如,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若接触到真菌污染源,就较容易患上灰指甲。
中青年人群如果自身免疫功能出现短暂下降,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降低时,就可能更容易被真菌感染引发灰指甲。
2.性别方面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灰指甲感染几率上没有绝对的明显差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有不同表现。男性由于从事体力劳动较多,手部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相对更多,若不注意手部卫生,感染真菌的概率可能会稍高一些;女性如果经常美甲,美甲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指甲周围的皮肤和指甲本身,破坏了指甲的防御屏障,从而增加了灰指甲的感染风险。例如,频繁美甲会使指甲处于一种受损状态,让真菌更容易侵入指甲引起感染。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比如经常接触水且不能及时干燥双手或双脚的人,如厨师、洗衣工等职业人群,指甲长期受到潮湿环境影响,甲板的角质层吸水后变得松软,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患灰指甲的可能性。
穿着不透气的鞋子,如长时间穿密闭的胶鞋、运动鞋等,会使脚部处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容易引发灰指甲。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不经常更换鞋袜,也会导致脚部真菌滋生,增加感染灰指甲的风险。
有足部多汗症的人,脚部容易出汗,汗液会使局部环境潮湿,为真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增加感染灰指甲的几率。
4.病史因素
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的人,由于手部或足部已经存在真菌感染,真菌可能会蔓延到指甲,引起灰指甲。比如,手足癣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真菌就有可能进一步侵犯指甲,导致灰指甲的发生。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而且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患灰指甲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并且一旦感染灰指甲,病情往往相对更难控制,恢复也比较缓慢。
曾经有过指甲外伤的人,指甲受到外伤后,甲板的完整性被破坏,真菌更容易侵入甲下组织引发感染。例如,手指被重物砸伤、指甲被过度修剪造成损伤等情况,都可能成为灰指甲感染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