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防治需及时评估分期与患者整体状况,通过定时翻身、使用减压设备解除压迫改善血液循环,保持创面清洁湿润,加强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一期按相应方式处理,不同分期处理不同,考虑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营养调整,操作严格无菌并观察感染迹象。
一、及时评估褥疮情况
1.观察褥疮分期:褥疮通常分为四期,一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二期是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形成浅表溃疡;三期为全层皮肤缺损,累及皮下组织但未穿透筋膜;四期则是全层皮肤及组织缺失,常涉及肌肉、骨骼等。不同分期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分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例如一期褥疮主要是解除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四期褥疮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处理甚至手术。
2.评估患者整体状况: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病史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褥疮的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长期卧床且缺乏运动的患者,更易发生褥疮且恢复较慢。
二、解除压迫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定时翻身:对于卧床患者,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这对于所有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长期卧床者。通过定时翻身可以避免身体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减少褥疮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例如对于老年卧床患者,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可使用翻身枕等辅助工具保持正确的体位。
2.使用减压设备: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坐垫等。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患者身体受力部位不断变化;减压坐垫则适用于坐轮椅的患者,能分散臀部等部位的压力。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气垫床能有效降低褥疮发生风险。
三、保持创面清洁与湿润
1.创面清洁:对于一期褥疮,可使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局部,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有渗出的褥疮创面,要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轻轻蘸取渗出液,避免用力擦拭加重损伤。对于不同分期的创面,清洁方法需谨慎选择,比如二期及以上褥疮创面清洁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创面湿润环境营造:适宜的湿润环境有利于褥疮愈合,可使用一些具有保湿作用的敷料,如水胶体敷料等。水胶体敷料能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湿性环境,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但在选择敷料时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敷料。
四、加强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是伤口愈合的重要原料,患者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A等对皮肤修复有帮助,可通过食用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来获取。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全面的营养;老年人则要注意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2.对于特殊人群的营养调整:比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保证营养摄入,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在饮食方面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
五、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在处理褥疮创面及更换敷料等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细菌侵入创面引起感染。例如使用无菌镊子夹取敷料,接触创面的器械要保证无菌。
2.观察感染迹象:密切观察创面是否有红肿、渗液增多、异味等感染迹象。一旦出现感染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根据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感染情况判断,患者自身不要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对待感染情况,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可能会快速扩散,要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