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水肿是肺内血管外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其发生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相关,轻度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等且影像学改变轻微,重度有明显呼吸困难等并伴典型“蝶翼状”阴影,老年人病情进展迅速,儿童多因严重感染等,有基础病史人群是高危,未及时处理可致严重后果,高危人群应保持健康生活等,疑似症状需尽快就医并针对病因治疗以改善预后降低风险。
一、肺水肿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肺水肿是肺内血管外液体异常积聚于肺泡、间质等部位的病理状态。其发生主要与多种因素相关,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是常见原因之一,如急性左心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使肺循环血液淤积,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增多;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是重要机制,严重肺部感染时,炎症介质释放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漏出;胶体渗透压降低,像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易从血管内渗出至肺组织;淋巴回流障碍时,肺内淋巴系统不能及时引流过多的液体,也会引发肺水肿。
二、肺水肿的严重程度评估
(一)轻度肺水肿表现
轻度肺水肿时患者可能仅有轻度呼吸困难、偶尔咳嗽等表现,对日常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此时肺部影像学改变可能较轻微,如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稍增多、模糊,但未出现典型的“蝶翼状”阴影等严重渗出表现,一般通过及时干预,病情较易控制。
(二)重度肺水肿表现
重度肺水肿时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常呈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可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听诊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影像学上可见典型的“蝶翼状”阴影,提示双肺广泛渗出。重度肺水肿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导致低氧血症,若不及时救治,可引发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例如心源性重度肺水肿患者,因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肺循环淤血极度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三、不同人群肺水肿的特点及影响
(一)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逐渐衰退,发生肺水肿时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对肺水肿导致的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的耐受程度低,更易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循环衰竭等情况。例如老年人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危及生命的状况,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儿童
儿童发生肺水肿多与严重感染、溺水等因素相关。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肺容量有限,发生肺水肿时更易出现呼吸衰竭。而且儿童对液体丢失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肺水肿可能迅速影响其呼吸和循环功能,需格外重视早期诊断和干预,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在治疗中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在符合临床规范前提下),避免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有心脏疾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是肺水肿的高危人群。心脏疾病史患者易因心脏功能失代偿引发心源性肺水肿;肺部疾病史患者由于肺部原有病变,其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更易出现血管通透性改变等情况导致肺水肿。这类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疑似肺水肿的表现,要及时就医,防范肺水肿的发生和加重。
四、肺水肿的相关风险与应对
肺水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持续的低氧血症可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导致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对于有肺水肿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心功能不全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评估心功能;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疑似肺水肿症状的患者,需尽快就医,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针对心源性肺水肿可采取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非心源性肺水肿则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