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青壮年引发,病理分四期,起病急、症状典型,影像学实变期有大片致密影,治疗用敏感抗生素疗程固定;小叶性肺炎病原体多样,常发于年老体弱等免疫力低下者,病理是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起病缓、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有散在斑片影,治疗复杂周期长;儿童小叶性肺炎多见且病情变化快,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易加重病情,孕妇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
一、病原体方面
1.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肺炎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该菌在健康人的鼻咽部可能携带,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肺泡引起炎症,多见于青壮年,在受凉、劳累等生活方式影响下易发病,既往健康的青壮年病史相对简单,主要因细菌感染引发。
2.小叶性肺炎:病原体多样,包括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病毒、支原体等,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这些人群生活方式往往欠佳,且病史中多有基础疾病存在,病原体易侵袭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引发炎症。
二、病理改变方面
1.大叶性肺炎:病理发展通常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四个阶段,病变起始于肺泡,迅速累及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以肺泡内纤维素渗出为主,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致密影。
2.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病变呈散在性分布于两肺,以下肺和背侧较为多见,病理改变为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进而累及周围肺泡,X线表现为两肺中下野散在的斑片状模糊阴影。
三、临床表现方面
1.大叶性肺炎:起病多较急,常以高热、寒战起病,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呈稽留热,伴有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较为明显,可随呼吸和咳嗽加重,患者全身症状较明显,如乏力、食欲减退等,青壮年患者一般状况相对较好时,症状表现相对典型。
2.小叶性肺炎:多起病较缓慢,发热程度不一,可为低热或高热,咳嗽、咳痰相对明显,痰可为脓性痰,呼吸困难较常见,尤其在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中更易出现,全身症状相对大叶性肺炎可能不典型,如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差等。
四、影像学表现方面
1.大叶性肺炎: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的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边界较清楚,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细节。
2.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为两肺中下肺野的散在斑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可融合成大片状,边界模糊,CT可更精确显示病灶分布于细支气管周围的特点。
五、治疗方面
1.大叶性肺炎:主要是针对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常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一般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疗程相对相对固定,病情恢复较快,青壮年患者对治疗反应通常较好。
2.小叶性肺炎: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药物,由于病原体多样,治疗相对复杂,对于年老体弱、基础疾病多的患者,治疗需要更综合,不仅要抗感染,还需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治疗周期可能相对较长,且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小儿大叶性肺炎相对少见,小叶性肺炎相对多见,儿童患小叶性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在治疗中要注意药物选择的安全性,优先考虑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且要关注其基础健康状况,如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等病史的儿童更需谨慎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无论是大叶性肺炎还是小叶性肺炎,都要格外关注,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病情易加重,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
孕妇:孕妇患肺炎时,要权衡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治疗都需谨慎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