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内,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在肝细胞浆中,正常血清中转氨酶含量低,肝细胞受损时其释放入血致活性升高。其高的常见原因有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骨骼肌疾病)、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熬夜等)。相关检查有肝功能检查及病因相关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谷草和谷丙转氨酶高各有不同情况及需注意的方面。
一、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基本情况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转氨酶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氨酶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二、谷草和谷丙转氨酶高的常见原因
(一)肝脏疾病
1.病毒性肝炎: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会直接损伤肝细胞,使转氨酶释放增加。研究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活动期,ALT和AST常明显升高,一般ALT升高更为显著,但在重症肝炎时,可能出现AST升高幅度大于ALT的情况。
2.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引起转氨酶升高。有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中ALT和AST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相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转氨酶升高,尤其是ALT,不过AST也可升高,且AST/ALT比值可能异常。
4.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等)等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不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不同,但都会使肝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
(二)其他系统疾病
1.心肌梗死:心肌细胞中也含有一定量的AST,当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受损,AST可升高,同时ALT也可能有轻度升高,不过一般AST升高更为明显,且有特定的心肌酶谱变化规律来辅助诊断。
2.骨骼肌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等,骨骼肌细胞中的转氨酶释放增加,也可导致血清中转氨酶升高,此时除了转氨酶升高外,还会有相应骨骼肌疾病的临床表现,如肌肉无力、疼痛等。
(三)生理因素
1.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可导致转氨酶短暂升高,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细胞代谢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2.熬夜、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使肝细胞处于相对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转氨酶轻度升高,充分休息后多可缓解。
3.妊娠:孕期女性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这与孕期身体代谢变化、肝脏负担加重等因素有关,一般为生理性的,但也需要密切监测。
三、谷草和谷丙转氨酶高的相关检查及意义
(一)肝功能检查
通过测定血清中ALT、AST的水平来初步判断肝脏损伤情况,同时还可结合总胆红素、白蛋白等其他肝功能指标综合评估。一般来说,ALT和AST升高的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绝对一一对应。
(二)病因相关检查
1.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及其类型。
2.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存在形态学改变,如脂肪肝、肝硬化、肝脏占位性病变等,辅助判断病因。
3.心肌酶谱检查:在怀疑心肌梗死等心肌疾病时,进行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心肌酶谱检查,与转氨酶升高情况相鉴别。
四、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谷草和谷丙转氨酶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等)、遗传代谢性肝病、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期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损伤的耐受和反应有其特点。如果儿童出现转氨酶高,需要谨慎排查感染性因素,同时避免使用可能肝损伤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因为儿童肝脏问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二)孕妇
孕妇谷草和谷丙转氨酶高需考虑生理性因素外,还需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特殊情况。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因为转氨酶升高可能对孕妇的肝脏功能及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需要在产科和肝病科等多学科协作下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老年人
老年人谷草和谷丙转氨酶高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老年人常有的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进展等)、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肝脏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弱,对转氨酶升高的耐受和反应与年轻人不同,需要全面评估基础疾病情况,谨慎查找病因,同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因为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