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急暂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多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性质为压榨闷痛等,由体力劳动等诱因诱发3至5分钟渐缓,病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致供需失衡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有非典型表现、有心血管病史者易发作,长期高脂饮食等高危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高。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典型特征如下:一、症状表现:1.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范围常为手掌大小,可横贯前胸;2.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部分患者可感觉烧灼感,一般不是尖锐样痛;3.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因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逐渐缓解,一般不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使症状迅速缓解。二、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痉挛,使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失衡,心肌代谢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物质积聚,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痛觉。三、不同人群特点:1.老年人: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上腹部不适等,易被忽视,需特别留意;2.女性:有时心绞痛可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如颈部紧缩感、牙痛等,与男性典型胸痛表现可能不同;3.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基础病变,更易因各种诱因引发心绞痛发作;4.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心绞痛发生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