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疑似灰指甲需结合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确诊,治疗分外用适轻症需坚持数月及系统用于多甲或外用药效不佳且用前评估肝肾功能,日常护理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儿童优先外用,孕妇不建议系统用药可试外用温和药,老年人用系统药需严评肝肾功能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明确诊断
脚部出现疑似灰指甲(甲真菌病)的表现时,需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包括甲板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变色(如白色、黄色、灰褐色等)。真菌学检查可采用真菌镜检观察菌丝或孢子,或进行真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
二、治疗方法
(一)外用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症或表浅型甲真菌病,如远端侧位甲下型等。可选用阿莫罗芬搽剂等,需坚持用药数月,因指甲生长缓慢,甲的生长周期约3-6个月,趾甲生长更慢,一般需6-12个月才能完全替换病甲。
(二)系统药物治疗
对于多个指(趾)甲受累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使用前需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等情况,此类药物可能存在肝毒性等不良反应。
三、日常护理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的鞋子,避免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潮湿环境长时间停留,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外伤:指甲受伤后易继发真菌感染,需注意保护脚部,避免外力损伤指甲。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优先选择外用药物,因口服抗真菌药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较大,需谨慎使用。
孕妇患者:抗真菌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不建议系统用药,可尝试外用温和药物并密切观察。
老年人患者:若有基础疾病,使用系统药物时需更严格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确保用药安全,以患者舒适度为用药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