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后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区域心肌细胞电生理改变易致,老年、男性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易;还可致心脏破裂,坏死心肌修复不足引发,高血压、老年患者风险更高;也可致泵衰竭,大面积心肌坏死致泵血功能受损,糖尿病、肥胖体力少者更易出现。
一、恶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发生后,梗死区域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紊乱,触发异常电活动,当室颤发生时,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射血功能,迅速导致心源性猝死。年龄方面,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因心肌细胞储备功能下降,更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性别上,男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风险相对较高;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心肌受损基础上更易诱发心律失常。
二、心脏破裂
心肌梗塞后,坏死心肌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强度不足,易发生破裂。常见的有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等。心室游离壁破裂时,血液迅速进入心包腔,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导致心脏射血完全停止,患者迅速出现猝死;室间隔穿孔则会使左向右分流增加,加重心脏负担,短时间内引发泵功能衰竭而猝死。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佳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脏破裂风险更高,老年患者因心肌修复能力减弱,心脏破裂后预后更差。
三、泵衰竭
心肌梗塞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引发急性左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血压、少尿等症状,最终因心输出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发生猝死。有糖尿病病史的心肌梗塞患者,因心肌微血管病变等因素,更易出现泵衰竭;肥胖、长期体力活动少的患者,心肌储备功能差,发生泵衰竭时猝死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