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最常见,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也可致病,这类真菌嗜角蛋白会侵袭指甲致病变,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与患真菌感染病者密切接触)和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物品),检测方法有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但有假阴性可能)和真菌培养(能精准鉴定真菌种类),儿童患者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有基础病要控基础病防扩散,发现迹象需及时就医明确真菌并采取适宜措施。
一、灰指甲的常见致病真菌种类
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此外,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也可导致灰指甲。这类真菌具有嗜角蛋白的特性,会侵袭指甲组织,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病变。
二、真菌感染灰指甲的途径
1.直接接触感染:与患有真菌感染疾病(如足癣等)的人密切接触时,真菌可通过接触传播至指甲部位,进而引发感染。例如,与患病者共用脚部接触的物品或直接接触其患病的足部皮肤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真菌传播到指甲。
2.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像共用拖鞋、毛巾、美甲工具等,真菌会附着在指甲表面并逐渐侵入,随着时间推移便可能引发灰指甲。
三、真菌检测诊断灰指甲的方法
1.镜检:刮取病甲碎屑,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菌丝或孢子,提示存在真菌感染。不过,镜检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实际有真菌感染但因取样等原因未检测到。
2.真菌培养:将病甲碎屑接种于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后依据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等对真菌种类进行鉴定,能更精准地确定致病真菌,为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儿童灰指甲患者,因其皮肤黏膜娇嫩,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指甲清洁干燥等;老年人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且血液循环可能欠佳,更要注重预防真菌进一步扩散,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做好指甲部位的防护,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污染的物品,一旦发现灰指甲迹象需及时就医明确真菌情况并采取适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