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癣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发,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等,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染或自身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蔓延,临床表现有甲板浑浊等外观改变及远端侧位、近端甲下、白色浅表、全甲毁损等分型表现,免疫力低下人群、儿童及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易患,需通过真菌学检查与银屑病甲、慢性湿疹甲改变等甲病鉴别。
一、定义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甲病变。
二、病因
1.致病真菌:常见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与灰指甲患者共用拖鞋、毛巾、指甲刀等,或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环境(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而感染。此外,自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可蔓延至甲部引发甲癣。
三、临床表现
1.甲板外观改变:常见甲板浑浊、增厚、变色(如灰白、黄褐等)、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等。
2.分型表现
远端侧位甲下型:多始于甲远端侧缘,甲下出现碎屑堆积,甲板逐渐增厚、变色,向近端及甲下蔓延。
近端甲下型:常累及甲近端,表现为甲板近端灰白色混浊、粗糙,可伴甲床增厚。
白色浅表型:甲板表面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混浊,边界清楚,质地较脆。
全甲毁损型:整个甲板被破坏,表现为甲板残缺、增厚或萎缩等,常由上述各型发展而来。
四、人群相关特点
1.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因机体抵抗力较弱,更易感染真菌引发甲癣。
2.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不当药物,多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优先考虑相对温和的干预措施。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多汗者,足部皮肤易处于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增加患甲癣风险。
五、与其他甲病的鉴别
需与银屑病甲、慢性湿疹甲改变、甲扁平苔藓等甲病鉴别,可通过真菌学检查(如真菌镜检、培养等)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所致的甲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