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儿科常见心血管疾病由多种病因引发病毒感染为主要因素轻症可有无特异性表现重症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需休息对症支持及抗病毒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有后遗症儿童需严格遵医嘱休息家长密切观察有病毒感染史儿童需警惕尽早就诊以早期干预。
一、定义
小儿心肌炎是心肌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的儿科常见心血管疾病,由多种病因引发,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
二、病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导致小儿心肌炎,常见的如柯萨奇病毒B组、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引发心肌炎症。
三、临床表现
1.轻症表现:可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乏力、多汗、心悸、胸闷、气短等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
2.重症表现: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水肿等;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出现血压下降、末梢循环不良等表现。
四、诊断依据
1.病史:询问近期有无病毒感染史,如发热、腹泻等前驱感染症状。
2.临床表现:结合患儿出现的乏力、心悸、心力衰竭等相关表现。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律失常(如早搏、传导阻滞等)。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肌运动异常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利于心肌修复。
2.对症支持:出现心力衰竭时给予改善心功能的对症处理;存在心律失常时进行相应的心律失常管理。
3.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肌炎,可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六、预后情况
多数患儿经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能遗留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严格遵循休息等治疗要求,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对于有病毒感染病史的儿童,需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疑似心肌炎症状应尽早就诊,以早期干预降低重症发生风险,充分体现对儿童患者的人文关怀与医疗照护的细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