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眼疲劳可优化用眼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均匀及调整屏幕距离,遵循20-20-20法则控制用眼时长,通过做眼保健操或热敷进行眼部放松训练,儿童需保证户外活动及正确用眼姿势,老年人用合适人工泪液并定期查眼,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基础病后缓解眼疲劳。
一、非药物干预缓解眼疲劳
1.优化用眼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均匀,避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中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时可搭配护眼灯,确保光线不直接照射屏幕。同时,调整电子屏幕与眼部的距离,一般保持50~70厘米为宜,降低屏幕亮度与对比度至舒适水平。
2.合理控制用眼时长:遵循“20-20-20”法则,即每连续用眼20分钟,应眺望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至少20秒,使眼肌得到放松。日常生活中减少连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用眼活动,定时进行短暂休息。
3.眼部放松训练:可通过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眼疲劳,眼保健操包含按揉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等穴位,以及眼球转动、眨眼等动作,通过刺激眼部相关穴位和肌肉运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肌紧张。此外,还可进行热敷,用40℃左右的温热毛巾敷眼,每次10~15分钟,能扩张眼部血管,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但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
二、特殊人群眼疲劳应对要点
1.儿童群体: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需特别注意用眼习惯。家长应监督孩子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电子游戏等,保证每天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促进眼部健康发育。同时,教导孩子正确的用眼姿势,保持眼睛与书本、屏幕的合适距离。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眼部调节功能下降,易出现眼疲劳。日常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干涩,但需选择无防腐剂或低防腐剂类型,避免长期使用高防腐剂人工泪液对眼表造成损伤。此外,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白内障、干眼症等可能加重眼疲劳的眼部疾病。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患有干眼症、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病的前提下缓解眼疲劳。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眼部神经和血管,加重眼疲劳;干眼症患者除了上述非药物干预外,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治疗干眼症的药物,但需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