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合并子宫内膜炎是孕期常见可影响妊娠结局的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阴道菌群失调、宫腔操作史、邻近器官炎症蔓延,临床表现有局部下腹痛、分泌物异常及全身发热乏力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预防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宫腔操作、积极治邻近器官炎症,孕妇患时需遵医嘱用药、监测胎儿、注意休息营养和心态。
一、定义
怀孕合并子宫内膜炎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的子宫内膜炎症,是孕期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二、病因
1.阴道菌群失调:孕期阴道内环境改变,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有害菌滋生,易引发子宫内膜感染。2.宫腔操作史:如孕期有宫腔检查、刮宫等操作,增加了细菌侵入子宫内膜的机会。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未及时控制,可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阴道分泌物增多,质地异常,可能伴有异味。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7.5℃以上,还可能伴有乏力等不适。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子宫有压痛。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宫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菌。3.影像学检查:B超等检查可辅助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异常回声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治疗需遵循足量、足疗程原则,以彻底清除病原体,控制炎症。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孕期应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2.避免宫腔操作:非必要情况下,尽量避免宫腔检查、刮宫等操作,如需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3.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如发现宫颈炎、盆腔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应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子宫内膜。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
孕妇患子宫内膜炎时需格外谨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检。生活中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妊娠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