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重要表现但不等同,冠心病包含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等致心肌缺血类型,心肌缺血还可由贫血、心肌病等其他因素引起,不同年龄层冠心病致心肌缺血风险不同,长期高脂饮食等是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者高危,孕妇心肌缺血需谨慎处理。
冠心病包含心肌缺血相关病理改变
冠心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中心绞痛型冠心病会表现为心肌缺血。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就会产生心绞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一种典型临床体现。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则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也是心肌缺血进一步发展的严重情况。
心肌缺血的其他可能原因
除了冠心病外,心肌缺血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比如严重的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从而使心肌相对缺血;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本身的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但这些情况与冠心病有着本质区别,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本身的病变导致心肌缺血,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病因不同。
对于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风险有所不同。中老年人由于血管逐渐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相对更容易发生冠心病相关的心肌缺血。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是冠心病相关心肌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容易在冠状动脉壁上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缺乏运动则可能导致血脂异常、肥胖等问题,增加冠心病相关心肌缺血的风险。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处于冠心病相关心肌缺血的高危状态。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会影响血管神经等,导致血管病变更容易发生,进而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几率。特殊人群如孕妇,若发生心肌缺血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治疗用药需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若必须用药则需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