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以发作性胸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主要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表现有发作性胸痛等特点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诊断通过病史、心电图等检查,治疗发作时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期用药物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主要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供血供氧失衡;此外,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等也可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三、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发作性胸痛常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等,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老年人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等;女性心绞痛发作时症状可能与男性有别,需留意。
四、分类
1.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程度、诱因等相对固定,多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作。
2.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诱因不明显,有进展为心肌梗死的风险。
五、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询问:了解胸痛发作的特点、诱因等。
2.心电图检查:发作时可出现ST段压低等改变,缓解后部分恢复。
3.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一般无明显升高,与心肌梗死相鉴别。
4.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等,是诊断的金标准。
六、治疗原则
1.发作时处理:立即休息,可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2.缓解期治疗:通过药物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如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心肌耗氧量(如β受体阻滞剂)等;必要时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细致观察,因症状可能不典型,若有胸部不适等需及时就医排查。
2.女性:心绞痛表现可能与男性不同,需提高警惕,出现相关症状及时诊疗。
3.基础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心绞痛发作风险。
4.儿童:儿童罕见心绞痛,若出现相关症状,应重点排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及时进行专业评估与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