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发意识突然丧失1小时内自然死亡核心机制为心脏骤停电活动异常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高危人群是有基础心脏疾病者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家族史者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断续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或发绀预防措施包括基础疾病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定期体检遗传性疾病筛查。
一、心源性猝死的定义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发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且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通常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其核心机制是心脏骤停,因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
二、常见病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是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
2.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与功能异常时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3.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者在特定情况下(如剧烈运动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
4.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像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因遗传因素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致猝死。
三、高危人群
1.有基础心脏疾病者:曾患冠心病(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且未有效治疗者,心脏结构或功能已受损,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高。
2.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这些因素易损害心血管系统,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3.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家族史者:家族中若有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家族成员患病风险升高,需关注心脏健康状况。
四、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呈断续或停止状态,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或发绀等。
五、预防措施
1.基础疾病管理: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规范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合理体重,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3.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心脏异常并干预。
4.遗传性疾病筛查: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家族史者,可进行基因检测,评估家族成员患病风险,必要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