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由口腔局部因素中牙菌斑与牙结石堆积、不良刷牙习惯所致,也可因全身系统性因素里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激素变化致牙龈敏感、糖尿病患者血糖不佳引发炎症)引发,儿童需家长监督正确刷牙,孕期女性要注重口腔卫生维护,老年人出现牙龈出血需警惕全身疾病并关注口腔局部干预。
一、口腔局部因素
1.牙菌斑与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落,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牙龈炎),炎症状态下的牙龈脆弱,刷牙时易出血。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约80%-90%的牙龈出血由牙龈炎所致,牙菌斑和牙结石是主要诱因。
2.不良刷牙习惯:刷牙力度过大、使用硬毛牙刷等不当刷牙方式,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刷牙时出血。例如,长期用力横刷牙齿,会使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增加出血风险。
二、全身系统性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引发牙龈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受阻;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障碍,均易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此类情况需通过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
2.内分泌紊乱:
孕期女性:孕期体内激素水平显著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易发生牙龈炎症,表现为刷牙时牙龈出血,这与孕期内分泌环境改变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关。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易滋生,易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牙龈疾病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弱,若未养成良好刷牙习惯,易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发牙龈炎出血。家长需监督儿童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培养其每日早晚刷牙的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孕期女性:孕期激素变化易加重牙龈问题,应注重口腔卫生维护,采用正确刷牙方法,可适当增加刷牙次数,但避免过度用力。同时,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龈炎症等问题,以保障自身及胎儿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全身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等,若出现牙龈出血症状,需警惕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排查血液系统等疾病,并同时关注口腔局部因素的干预,如洗牙清除牙结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