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指度数≥一定程度可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致盲性眼病,儿童青少年需严控近视发展定期做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成年人要定期检眼底且出现视力突降等症状速就医并避剧烈运动等外力,有基础病史的高度近视人群要控基础病并定期多学科联合检查以降失明风险。
一、高度近视的界定及相关致盲风险
通常将近视度数≥600度定义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可能引发多种致盲性眼病。
(一)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视网膜变薄、变脆弱,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研究显示,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低中度近视人群。
(二)黄斑病变
病理性近视(属于高度近视的严重类型)可导致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劈裂、黄斑萎缩等病变。随着病情进展,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例如,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中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人群。
(三)青光眼
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损伤,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增加。由于高度近视导致眼内结构改变,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降低,眼压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出现视神经损害,进而逐步影响视力,若未及时干预,可致失明。
(四)白内障
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年龄相对更早,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这与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内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视力,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二、不同人群高度近视致盲风险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高度近视者眼轴仍可能持续增长,视网膜等眼底组织受牵拉的风险更高。因此,需严格控制近视发展,定期进行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并干预,如通过佩戴合适的角膜塑形镜等延缓近视进展。
(二)成年人
成年人高度近视者也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关注眼轴变化及眼底情况。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眼底病的信号。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以防诱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三)有基础病史的高度近视人群
本身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高度近视患者,其眼部病变的发生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这类人群除了要关注近视相关的眼底病变外,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多学科联合检查,以降低失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