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癣,其引发原因包括皮肤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及念珠菌、曲霉菌等酵母菌和霉菌感染,还与手足多汗、指甲外伤、老年人因血液循环差等、儿童足部多汗不注意卫生、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影响等个人因素,以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共用拖鞋毛巾美甲工具等公共用品的环境因素相关,病原体可侵入指甲分解角蛋白破坏结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
(一)皮肤癣菌感染
皮肤癣菌是引发灰指甲的主要病原体,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蛋白的特性,会侵入指甲甲板、甲床等部位,通过分解角蛋白来获取营养,从而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导致指甲出现变色、增厚、变形等灰指甲的典型症状。例如,红色毛癣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用拖鞋、毛巾等)传播至指甲部位,引发感染。
(二)酵母菌及霉菌感染
酵母菌中的念珠菌等,以及霉菌中的曲霉菌等也可引起灰指甲。以念珠菌为例,其感染往往与局部潮湿、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在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中更易发生,这些病原体同样会侵袭指甲组织,破坏指甲的正常状态。
二、诱发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手足多汗:手部或足部长期处于多汗状态时,局部环境潮湿,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感染灰指甲的风险。例如,长期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部且易导致手部多汗的工作(如厨师等),手部感染灰指甲的几率相对较高。
2.指甲外伤:指甲受到外伤后,指甲的屏障功能受损,真菌更容易侵入指甲内部引发感染。日常生活中,指甲被挤压、碰撞等造成外伤,若未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就可能为真菌入侵创造条件。
3.年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指甲的生长代谢较为缓慢,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也有所下降,使得真菌更容易在指甲部位定植并引发感染。
儿童:儿童若足部多汗且不注意足部卫生,如长时间不更换袜子、鞋子不透气等,也可能因局部环境适宜真菌生长而增加灰指甲的发病风险。
4.基础疾病影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局部组织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灰指甲的概率较正常人更高。
(二)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比如浴室、游泳池等场所,会使足部或手部经常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增加了感染灰指甲的可能性;此外,共用公共用品,如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美甲工具等,也容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真菌,从而引发灰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