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以度数界定,可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致盲并发症,青少年眼轴可能持续增长需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定期眼底检查,成年人眼部病理改变可能持续进展也需定期检查,高度近视人群需定期眼科检查、合理用眼、避免剧烈运动来降低失明风险。
一、高度近视的界定及与失明风险的关联
近视度数大于600度被定义为高度近视,而近视度数超过1000度则为超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因眼轴过度延长等病理改变,易引发一系列致盲性并发症,从而增加失明风险。
二、高度近视相关的致盲性并发症
(一)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视网膜变得薄而脆弱,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据相关研究,病理性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近视人群,超高度近视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更高,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二)黄斑病变
1.黄斑出血:高度近视使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风险增加,可导致黄斑出血,影响中心视力,严重时可致失明。
2.黄斑劈裂:眼轴延长牵拉黄斑区组织,引发黄斑劈裂,破坏黄斑区正常结构与功能,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若病情进展可致失明。
3.黄斑新生血管:病理性近视时,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黄斑区,可造成黄斑区组织反复出血、水肿,严重损害视力,是高度近视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青光眼
高度近视患者眼压调节机制易出现异常,合并青光眼的风险增加。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时,视神经受损进程加快,若未能有效控制眼压,可导致视野逐渐缩小,最终失明。
三、不同人群高度近视致盲风险的考量
(一)青少年高度近视人群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眼轴仍可能持续增长,若近视度数快速进展为高度近视,视网膜等眼部组织受牵拉的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如合理用眼、佩戴合适眼镜等),以延缓眼轴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二)成年人高度近视人群
成年人眼轴相对稳定,但病理性近视患者的眼部病理改变可能持续进展,仍需定期进行眼底、眼压等检查,关注眼部并发症的早期迹象,一旦出现视物异常(如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应立即就医。
四、预防高度近视致盲的关键措施
高度近视人群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眼压测量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干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拳击等,以防视网膜脱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从而降低失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