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发生与真菌感染(致病真菌有皮肤癣菌等且具嗜角蛋白性,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或环境)、个人因素(自身有手足癣等皮肤真菌病未治易蔓延至指甲,长期穿不透气鞋致脚部潮湿利于真菌滋生,指甲受外伤破坏保护屏障易让真菌侵入)、特殊人群因素(成年人因免疫等变化及接触机会多更易患,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免疫低易受侵,厨师等特定职业因工作环境潮湿接触真菌几率高易患病)相关。
一、真菌感染因素
1.致病真菌种类:引发灰指甲的真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酵母菌(如白念珠菌等)以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蛋白的特性,会寄生于指甲部位,通过分解指甲中的角蛋白等成分来生长繁殖,从而破坏指甲结构导致发病。
2.真菌传播途径: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拖鞋、毛巾等)或者间接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环境而感染,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湿环境中,真菌容易存活并传播,增加了感染指甲的几率。
二、个人因素
1.皮肤基础疾病影响:自身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时,若未得到有效治疗,真菌可逐渐蔓延至指甲部位,进而引发灰指甲。因为手足与指甲部位相邻,真菌容易从皮肤感染灶扩散到指甲。
2.局部环境因素: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会使脚部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这种环境有利于真菌的滋生繁殖。例如,一些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且脚部出汗较多的职业人群,如快递员等,脚部长期处于不透气状态,患灰指甲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夏季气温高,脚部出汗多,若不注意脚部通风,也易增加真菌感染指甲的可能性。
3.指甲外伤情况:指甲受到外伤,如磕碰、挤压、咬甲等,会破坏指甲的正常保护屏障,使真菌更容易侵入指甲内部。比如经常咬指甲的人群,指甲周围的皮肤屏障被破坏,真菌就更易从受损部位进入指甲引发感染。
三、特殊人群因素
1.年龄因素:成年人相较于儿童更易患灰指甲,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且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接触环境更为多样,接触真菌的机会相对更多。例如,成年人可能更多地参与社交活动、从事各类职业活动等,接触真菌污染环境的概率增加。
2.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对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引发灰指甲。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会增加患甲真菌病的风险。
3.职业因素:某些特定职业人群,如厨师、浴室工作人员等,由于工作环境潮湿且经常接触水和可能被真菌污染的物品,接触真菌的几率较高,因而患灰指甲的风险比一般人群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