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屈光不正状态,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前致远视力降近视力正常,高度近视遗传相关性强,环境中近距离用眼及户外活动不足可引发,临床表现有远视力降等且高度近视伴眼底病变等,按屈光成分分轴性和屈光性近视、按程度分轻中高度,儿童青少年需保户外活动、纠不良用眼,孕期女性要合理膳食,已有近视者需定期检并科学干预控发展。
一、近视的定义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当眼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致使视网膜上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正常。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风险显著升高。研究显示,某些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发生近视的易感性。
(二)环境因素
1.近距离用眼:长时间近距离读写、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部持续处于紧张调节状态,增加眼轴变长的风险,进而引发近视。例如,青少年每日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易导致近视发生发展。
2.户外活动不足: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会影响视网膜中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对眼球发育有调节作用,户外活动少会干扰眼球正常生长,增加近视发生几率。
三、临床表现
(一)视力改变
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看远处物体模糊,而近视力通常正常,但长期近视可能伴随眼疲劳等不适。
(二)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球突出,高度近视者还可能伴有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薄、萎缩、豹纹状眼底等,严重时可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四、分类
(一)按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眼轴延长所致,正常眼轴长度约24mm,眼轴过长时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形成近视。
2.屈光性近视:由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过强引起,而非眼轴延长。
(二)按近视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近视度数≤300度。
2.中度近视:300度<近视度数≤600度。
3.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常伴有眼底病变等并发症风险。
五、特殊人群相关要点
(一)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高发群体,需保证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延缓眼轴延长。同时,要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等。
(二)孕期女性
孕期母亲的营养状况会影响胎儿眼部发育,应保持合理膳食,确保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胎儿眼部健康发育提供保障。
(三)已有近视的人群
对于已患近视的儿童,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密切监测近视进展。可通过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等科学干预措施控制近视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