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n分级针对室性早搏分Ⅰ级偶发等、Ⅱ级频发等、Ⅲ级多源性、Ⅳa级成对、Ⅳb级连续3个或以上室速、Ⅴ级RonT现象,ESC危险分层分低危(无器质性病孤立早搏等)、中危(有器质性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高危(严重器质性病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临床应用需结合多因素,儿童心律失常分级要考虑生理特点及长期影响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Lown分级(针对室性早搏)
Ⅰ级
偶发室性早搏,定义为每分钟发作次数少于1次,或每小时发作次数少于30次,此类室性早搏多无严重临床意义,常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健康人群或因情绪激动、劳累等生理性因素引发的情况。
Ⅱ级
频发室性早搏,表现为每分钟发作次数≥1次,或每小时发作次数≥30次,其发生可能与一些相对较轻的心脏因素相关,如轻度心肌缺血等,但一般仍属于相对较轻的心律失常表现。
Ⅲ级
多源性室性早搏,即同一导联心电图中出现形态不同的室性早搏,提示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电活动不稳定情况,可能与心肌病变等有一定关联。
Ⅳ级
Ⅳa级: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即连续出现两个室性早搏,相较于前面分级的情况,提示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有所增加。
Ⅳb级: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这是较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表现,提示心脏电传导系统出现较明显异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需高度重视。
Ⅴ级
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指室性早搏的QRS波群落在前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上,这种情况极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是非常危险的室性早搏类型。
二、ESC(欧洲心脏病学会)危险分层
低危
主要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孤立性早搏等情况,如健康人群因偶发的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导致的少量室性早搏,此类患者一般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
中危
存在器质性心脏病但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例如有轻度冠心病但心脏射血分数正常,同时伴有一定数量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心律失常有一定潜在风险,但相对尚未达到危及生命的紧急程度。
高危
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等,此类患者心律失常随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立即进行干预处理。
不同分级标准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心脏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心律失常的分级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心律失常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和表现形式,例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心律失常在分级时要格外关注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的长期影响,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合适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