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等发生异常的情况,分类有快速性(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等表现为心跳过快)和缓慢性(涵盖窦性心动过缓等表现为心跳过慢),病因有生理因素(运动等可致暂时性)和病理因素(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临床表现快速性有心悸等症状,缓慢性轻者可能无症状重者有头晕等,检查常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快速性用药物或电复律、导管消融,缓慢性严重需植入起搏器,儿童先心病易出现需定期检查用药遵儿科原则,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基础病相关需兼顾基础病管理用药谨慎。
一、定义
心律失常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的情况。
二、分类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此类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跳动过快。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涵盖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主要特征是心脏跳动过慢。
三、病因
(一)生理因素
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可引发暂时性心律失常,一般去除诱因后可恢复。
(二)病理因素
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变影响心脏正常电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
2.其他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代谢异常影响心脏电活动引发心律失常。
四、临床表现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影响重要脏器供血。
五、检查方法
(一)心电图
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方法,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帮助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
(二)动态心电图(Holter)
能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适用于偶发心律失常的监测。
(三)心脏电生理检查
可明确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发生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六、治疗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1.药物治疗: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控制心率。
2.非药物治疗:如电复律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危急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可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根治。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心率,保证重要脏器供血。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出现心律失常,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心律失常常与基础疾病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应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用药需谨慎,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