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评估需关注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及心脏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K-MB升高)、炎症指标(CRP升高、血沉增快)异常,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律失常,影像学有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壁运动等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心肌改变,还需综合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特点需特别留意。
一、临床症状评估
1.前驱感染史:多数心肌炎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表现,此为重要线索,因病毒感染是引发心肌炎的常见原因,不同年龄人群前驱感染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胃肠道症状为主的前驱表现。
2.心脏相关表现:前驱感染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水肿、晕厥等,儿童心肌炎有时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等非典型症状,需特别留意。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钙蛋白:血清肌钙蛋白I或T升高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若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是诊断心肌炎的关键实验室依据之一,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升高也提示心肌细胞损伤,结合肌钙蛋白可辅助判断心肌受损情况。
2.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沉增快等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常与心肌炎的炎症过程相关,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炎症指标变化可能更敏感,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三、心电图检查
1.ST-T改变:可见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反映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
2.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出现有助于辅助判断心肌炎累及心肌的范围和程度,儿童心肌炎中房室传导阻滞相对较常见,需密切监测心律变化。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室壁运动情况,若存在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扩大等表现,提示心肌功能可能受损,对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儿童心肌炎,可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更敏感地检测心肌炎症、水肿等改变,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清晰显示心肌受累部位和范围,为明确诊断提供更精准依据,对疑似心肌炎但其他检查不典型的患者有重要诊断意义。
五、综合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炎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逐一鉴别,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在老年人中,需警惕合并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与心肌炎的鉴别。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心肌炎因病情变化快,需加强监测和多学科协作评估;老年人则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心肌炎表现的影响,全面权衡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