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劳力时出现气促休息可缓)、端坐(平卧加重需端坐半卧减轻因减少回心血量)、夜间阵发性(入睡憋醒被迫坐起多夜间发作与迷走神经等有关);乏力因心输出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致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体液潴留相关表现有水肿(右心衰体循环淤血从低垂部位始)、肝大及肝功能损害(右心衰肝淤血可致心源性肝硬化)、胃肠道淤血致食欲不振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有非特异性表现、儿童有喂养困难呼吸心率增快等、女性表现可能不典型、有基础病史者需警惕心衰复发或新发。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从而引发呼吸困难,患者在从事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休息后可缓解。
2.端坐呼吸:心衰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需采取端坐位甚至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是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的表现,因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惊醒,被迫坐起,重者可有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多在夜间发作,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及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致肺淤血加重有关。
二、乏力
因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常感觉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为全身提供足够的氧供和营养物质所致,老年人可能因基础体力下降而更易察觉该症状,儿童则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受力较同龄儿童差。
三、体液潴留相关表现
1.水肿: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水肿,多从低垂部位开始,如足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至下肢、腰骶部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其机制是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2.肝大及肝功能损害:右心衰竭时肝淤血肿大,查体可触及肝大,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
3.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有基础胃肠道病史的患者可能因原有症状被掩盖而延误心衰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衰症状可能不典型,除典型呼吸困难、水肿外,更易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需密切观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如穿衣、行走等活动时的耐受情况。
儿童: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增快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关注儿童日常活动时的呼吸、心率情况,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女性:心衰表现可能与男性有差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以不典型的乏力、呼吸困难等为主,需注意与其他女性常见疾病鉴别,避免漏诊。
有基础病史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若出现上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心衰复发或新发,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