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眼底病
眼底病泛指发生于视网膜等眼底部位的病变可影响视力甚至致失明,常见类型有视网膜脱离(多由裂孔形成、玻璃体牵拉等引发,高度近视等人群风险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长期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密切相关,常见于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佳者)、黄斑病变(包括年龄相关性及水肿,前者年龄等是危险因素,后者可继发于其他病)、视网膜血管炎(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症状有视力下降等不同表现,检查有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方法,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等并定期检眼底,老年人应定期筛查黄斑病变等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眼外伤人群受伤后需立即就医排查眼底受损情况。
一、定义
眼底病是泛指发生于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乳头及黄斑等眼底部位的病变,这些部位是视觉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任何部位的病理改变都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二、常见类型及相关因素
(一)视网膜脱离
多由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牵拉等因素引发,高度近视、眼外伤等人群风险较高,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发病几率。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密切相关,常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引起微血管瘤、出血等病变。
(三)黄斑病变
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等。年龄增长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黄斑水肿可由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继发。
(四)视网膜血管炎
可因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自身免疫紊乱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炎症反应,影响血管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如直线变弯曲)、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等。不同类型眼底病症状有所差异,例如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先出现闪光感、眼前黑影遮挡逐渐扩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视力下降等。
四、检查方法
(一)眼底镜检查
直接观察眼底结构,可初步发现视网膜、视神经等部位的病变。
(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通过向血管内注射荧光素,观察眼底血管的形态、循环时间等,有助于发现早期或隐匿的眼底血管病变。
(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能提供视网膜层间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精确检测黄斑等部位的细微病变,如黄斑水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等。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患者
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干预,降低失明风险。
(二)老年人
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关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合理饮食等,降低黄斑病变发病风险。
(三)眼外伤人群
眼部受伤后需立即就医,排查眼底是否受损,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视网膜裂孔等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