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人是唯一自然宿主,儿童初次感染多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年龄增长、患基础疾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外伤、过度劳累等致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激活,激活后沿神经纤维到皮肤致病变产生临床症状
一、带状疱疹的致病病原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和嗜皮肤性。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二、病毒的初始感染与潜伏状态
1.初始感染
儿童时期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多表现为水痘。病毒经呼吸道黏膜或眼结膜侵入人体,然后经血行或淋巴播散到网状内皮系统进行复制,进而引发初次感染。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发病相对较为典型,且感染后病毒更容易在体内潜伏。
2.潜伏状态
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被完全清除,而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此时病毒处于潜伏状态,不引起临床症状。从生活方式角度,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免疫系统能够控制潜伏病毒的活动,但当某些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
三、病毒激活的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由于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功能降低,更容易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激活。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T细胞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不能有效地控制潜伏病毒的激活。
2.疾病因素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病毒激活。例如,患有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患者,由于肿瘤细胞本身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抗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等)也会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使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容易激活。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潜伏的病毒更容易活跃起来引发带状疱疹。
3.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为防止排异反应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增加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的风险。因为免疫抑制剂会抑制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机体对潜伏病毒的控制能力下降。
4.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
外伤会使机体的抵抗力暂时下降,例如严重的烧伤、手术等创伤后,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潜伏的病毒激活。过度劳累也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长期的劳累状态下,人体难以维持正常的免疫平衡,从而容易引发病毒激活。
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后,病毒会沿着感觉神经纤维移动到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在皮肤内大量复制,引起受累神经节及相应皮肤出现炎症、坏死等病变,从而产生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如沿神经分布的单侧带状分布的皮疹、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