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保障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超2小时户外活动并养成正确用眼习惯,成人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缓解视疲劳,儿童青少年每3-6个月、成人每年至少一次眼科检查,正规验配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病理性近视长期监测眼底并遵医嘱,儿童青少年保证充足睡眠及饮食营养均衡,成年人保持良好用眼环境且定期检查调整。
一、规范近视防控措施
1.保障户外活动时长:儿童青少年每天应保证累计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显示,充足的户外活动能通过促进多巴胺释放等机制延缓眼轴延长,降低近视进展风险,成年人也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来缓解视疲劳,延缓近视加深;
2.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电脑等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每连续用眼40分钟左右应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
二、定期眼科检查
1.儿童青少年群体: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及眼部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项目,以便及时发现近视度数变化及是否出现其他眼部异常,如病理性近视早期可能出现的眼底改变等,通过定期检查能尽早干预;
2.成年人群体:也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易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定期检查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等问题;
三、合理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需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准确验光,根据验光结果佩戴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框架眼镜能清晰矫正视力,帮助减轻视疲劳,延缓近视进展,但要注意定期更换镜片;
2.角膜塑形镜:适用于符合条件的青少年近视患者,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验配,并且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确保佩戴安全有效,其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来暂时降低近视度数,白天可获得清晰视力,但存在一定感染风险等需要密切监测;
四、关注病理性近视特殊情况
1.长期监测眼底:病理性近视患者由于眼轴过长等原因,易出现视网膜变性、黄斑病变等眼底病变,需长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眼底照相、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激光治疗等,但不涉及具体治疗操作指导);
2.遵循医疗建议:病理性近视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医疗建议,对于一些可能控制近视进展的药物等(如有相关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眼底病变风险的行为;
五、特殊人群应对要点
1.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发挥监督作用,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小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以上睡眠,中学生9小时以上,睡眠不足会影响眼轴正常发育;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叶黄素(如绿色蔬菜、玉米等)的食物,为眼睛健康提供营养支持;
2.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要持续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注意工作环境的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同时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发现近视加深等情况及时调整用眼方式或采取相应矫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