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心肌因感染(如病毒等)或非感染(如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性(病毒等常见,细菌等少见)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病等),临床表现分轻症(部分无症状或轻微乏力心悸等)和中重症(明显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可致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诊断靠病史症状评估及心电图可见ST-T改变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升高、心脏超声评估心肌结构等,治疗包括休息、针对病因(病毒感染可抗病毒,非感染性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及对症支持(心律失常给抗心律失常药,心衰用利尿剂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变化快需严格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孕妇需多学科评估母胎情况并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老年患者要兼顾基础病强调休息且用药谨慎。
一、定义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由感染性(如病毒、细菌等)或非感染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发,心肌组织因炎症出现损伤、功能异常。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此外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也可引发,但相对少见。
(二)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不良反应、放射损伤等。
三、临床表现
(一)轻症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心悸等,易被忽视。
(二)中重症表现
可出现明显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甚至危及生命出现猝死风险。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感染史、近期身体不适症状等。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是重要诊断依据。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肌结构、心室功能等,观察是否存在心肌运动异常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一)休息
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心脏负担,轻症患者可能需数周休息,重症患者休息时间更长。
(二)病因治疗
若为病毒感染所致,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适当抗病毒治疗;针对非感染性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者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等。
(三)对症支持治疗
出现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生心力衰竭时进行抗心衰处理,如使用利尿剂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病情变化较快,需严格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因儿童心肌修复能力及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更要警惕病情恶化,及时就医评估。
(二)孕妇患者
患心肌炎时需多学科综合评估母胎情况,治疗药物选择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孕妇心脏功能及胎儿状况。
(三)老年患者
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病,强调休息的关键作用,避免因活动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且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与年轻患者不同,用药需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