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在情绪方面有持续悲伤低落、焦虑不安表现;认知方面存在注意力难集中、自我评价降低情况;行为方面体现为活动减少、睡眠障碍;对婴儿影响包括与婴儿互动减少、对婴儿需求感知不敏感,有产后抑郁症表现的产妇尤其是哺乳期女性需家人理解支持陪伴,严重时要及时就医,产妇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改善状态
焦虑不安:常常会莫名感到紧张、担忧,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母亲的角色,对宝宝的健康、安全等过度担忧。比如总是担心宝宝会生病、出现意外等,这种焦虑情绪可能会反复出现,让产妇难以平静。有相关研究发现,约50%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且这种焦虑可能会加重抑郁情绪。
认知方面
注意力难以集中:产妇在产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做事情,比如照顾宝宝时容易走神,看书、看电视等也难以长时间专注。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下降。多项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患者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发生率较高,约60%的患者存在这一问题。
自我评价降低:过度贬低自己,觉得自己是不称职的母亲,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例如觉得自己无法给宝宝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无法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等,长期处于这种低自我评价的状态中,会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临床观察发现,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约80%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评价降低情况。
行为方面
活动减少:变得较为懒散,不愿意参与以往喜欢的活动,包括社交活动等。可能会整天躺在床上,或者长时间待在房间里,不爱出门,对周围事物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活动量相比正常产妇会明显减少,约75%的患者存在活动减少的现象。
睡眠障碍:睡眠出现问题,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或者早醒等。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有数据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约90%存在睡眠障碍,睡眠的异常改变与抑郁情绪相互影响,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对婴儿的影响方面
与婴儿互动减少:由于自身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产妇与婴儿的互动会相应减少。比如不太愿意主动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抚摸等亲密互动,这可能会影响婴儿的情感发育和亲子关系的建立。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产妇与婴儿的积极互动频率显著低于正常产妇,约85%的产后抑郁症产妇存在互动减少的情况。
对婴儿需求感知不敏感:可能对婴儿的饥饿、困倦等需求感知不够敏锐,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照顾,这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临床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产妇对婴儿需求的感知准确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约70%的产后抑郁症产妇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有产后抑郁症表现的产妇,尤其是处于哺乳期的女性,要格外关注。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陪伴,帮助产妇尽快走出抑郁状态。如果产妇的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可通过心理治疗、必要时的药物辅助等方式进行干预,但药物使用需谨慎评估其对婴儿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产妇自身也要积极调整心态,逐渐适应产后的生活变化,努力改善自身的情绪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