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形成由真菌感染(常见皮肤癣菌、酵母菌等嗜角蛋白侵袭甲板甲下,可由皮肤病变蔓延或接触污染物品感染)、个人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患)或指甲损伤(外伤、频繁美甲致甲板受损易让真菌侵入)、环境高温潮湿(如浴室等场所)或公共环境器具未消毒污染,及年龄(儿童接触感染源或老人指甲退变易患)、性别(女性常美甲增风险)、生活方式(长期穿不透气鞋、手足癣未愈等营造真菌生长环境致发病)等多方面因素导致。
一、真菌感染因素
1.致病菌种类:常见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蛋白特性,会侵袭甲板及甲下组织。皮肤癣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接触患有手足癣患者的病变部位、共用拖鞋、毛巾等),进而侵犯指甲;酵母菌感染多与机体免疫状态及局部潮湿环境相关,当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酵母菌易定植于指甲周围并侵入甲板。
2.感染途径:真菌可从指甲周围皮肤的病变处蔓延至甲板,例如自身患有手足癣时,手部或足部的皮肤癣菌可逐步侵袭指甲;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如在公共浴池、足疗店等场所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器具后,真菌附着于指甲并侵入导致发病。
二、个人因素
1.免疫力状况: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灰指甲,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及甲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易被真菌侵袭;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长期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免疫系统受抑制,对真菌的清除能力减弱,增加了感染灰指甲的风险。
2.指甲损伤情况:指甲受到外伤,如磕碰、挤压、频繁美甲导致甲板受损等,会破坏指甲的完整性,使真菌更容易侵入甲板及甲下组织。例如频繁美甲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可能损伤甲板,同时美甲工具若消毒不彻底,会携带真菌引发感染。
三、环境因素
1.温湿度影响:高温、潮湿的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长期处于浴室、游泳池等潮湿场所的人群,脚部或手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增加了患灰指甲的几率;一些职业如厨师、洗衣工等,由于工作中手部频繁接触水及潮湿环境,也易受真菌感染。
2.公共环境因素:公共浴池、足疗店等公共场所卫生条件不达标时,若器具被真菌污染,其他人接触后易感染灰指甲。例如公共浴室的拖鞋、足疗店的修脚工具等,若未严格消毒,就可能成为真菌传播的媒介。
四、其他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相对成年人患灰指甲概率较低,但若家族中有灰指甲患者且儿童接触感染源,或自身有皮肤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等情况,也可能发病;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指甲出现生理性退变,指甲变脆、变薄,更容易被真菌侵袭。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因经常美甲等操作,易破坏指甲结构,增加感染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脚部多汗等情况,会使足部局部环境潮湿、闷热,为真菌营造了有利生长环境,从而增加患灰指甲的可能性;有手足癣病史者,若未彻底治愈,真菌易从手足癣部位扩散至指甲引发灰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