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中病毒是最常见病原体,可通过直接侵袭心肌细胞或免疫反应介导损伤心肌,细菌感染机制为毒素或代谢产物直接毒性及免疫介导,其他微生物感染较少见;非感染因素包含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心肌)、药物因素(药物直接毒性或免疫反应损伤心肌)、中毒因素(酒精、重金属直接损伤心肌)、放射损伤(辐射致心肌损伤)。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病毒是引发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如B1-B6型)、埃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较为常见。病毒可通过两种方式损伤心肌:一是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增殖,直接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变性、坏死等;二是通过免疫反应介导损伤,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等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在攻击病毒的同时,也会误伤心肌细胞,引发免疫性炎症反应。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会被激活,导致心肌组织出现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
(二)细菌感染
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心肌炎,如白喉杆菌,其产生的外毒素可累及心肌;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热,也可波及心脏,导致风湿性心肌炎。细菌感染引发心肌炎的机制主要是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机体免疫反应介导的心肌损伤。
(三)其他微生物感染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寄生虫(如弓形虫、锥虫等)感染也可能引起心肌炎,但相对病毒和细菌感染来说较为少见。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机体后,可通过在心肌组织中寄生、繁殖,直接破坏心肌细胞,或者引发免疫反应损伤心肌。
二、非感染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导致心肌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当累及心脏时,免疫系统产生的自身抗体等物质会攻击心肌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心肌受损。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与心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启动免疫炎症过程,进而影响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引发药物性心肌炎,常见的如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等)、抗生素(如磺胺类抗生素等)、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引发心肌炎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药物直接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或者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等免疫反应从而损伤心肌。例如,阿霉素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等方式损伤心肌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
(三)中毒因素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离子转运等,进而引发心肌炎症、变性等改变,导致酒精性心肌炎。
重金属中毒:如铅、汞等重金属中毒,重金属可抑制心肌细胞的酶活性,干扰心肌的正常代谢过程,损伤心肌细胞,引发心肌炎。
(四)放射损伤
胸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心肌可能会受到辐射损伤,从而引发放射性心肌炎。辐射可导致心肌细胞的DNA损伤、细胞膜破坏等,引起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