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导致。局部因素有牙菌斑牙结石刺激、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刷牙方法不当;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疾病等,不同因素及人群表现不同需针对性处理。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脆弱,刷牙时容易出血。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牙龈出血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口腔清洁不到位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会有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进而导致牙龈出血;成年人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更易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引发牙龈出血。
2.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牙龈会表现为颜色鲜红、质地松软,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青少年由于处于牙齿替换期等,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困难,较易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而中老年人群若有口腔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也会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症状。
3.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炎症,除了有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全身因素等有关,长期吸烟的人群患牙周炎的风险更高,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从而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且不易好转。
4.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产生持续的机械刺激,导致牙龈发炎、出血。比如一些老年人安装的假牙不合适,佩戴后就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情况,不同材质、制作工艺的修复体对牙龈刺激不同,不合适的修复体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牙龈健康。
5.刷牙方法不当: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横向刷牙等,会损伤牙龈组织,引起出血。儿童若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刷牙方法,孩子可能会采用错误的刷牙方式导致牙龈出血;成年人长期错误刷牙也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很多人习惯横向大力刷牙,会破坏牙龈乳头等结构导致出血。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也会有牙龈出血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贫血、发热等其他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血液系统疾病,儿童患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时也会出现牙龈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血液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2.内分泌紊乱: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也会导致牙龈炎症加重,引起牙龈出血。妊娠期女性在孕期由于生理变化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糖尿病患者则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来预防牙龈出血。
3.其他全身疾病: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剂等,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引起牙龈出血。慢性肝病患者要关注自身牙龈出血情况并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等指标;服用抗凝剂等药物的人群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口腔护理预防牙龈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