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脏疾病包含冠心病、高血压、病因涉及遗传等的心肌病(分扩张型与肥厚型)、瓣膜病变致血流异常的心脏瓣膜病及有结构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诱发心衰的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妊娠与分娩,年龄上老年人因心脏衰退及易患基础病心衰风险高,性别上部分基础病患病风险有差异,生活方式中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增心衰风险,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者心衰发生可能性显著更高。
一、基础心脏疾病相关因素
1.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长期缺血缺氧,逐渐引起心肌重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心衰。例如,长期冠状动脉病变使心肌持续处于缺血状态,心肌细胞凋亡、纤维化增加,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步恶化。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加重,左心室为克服增高的阻力需持续加强收缩,逐渐出现左心室肥厚、扩张,心肌顺应性下降,最终发展为心衰。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心衰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有关,心肌呈弥漫性扩张,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导致心衰。
肥厚型心肌病:常为遗传因素导致心肌不对称肥厚,影响心室舒张功能,进而引发心衰。
4.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出现病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心肌损害和心衰。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继而肺淤血,影响心脏功能。
5.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即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心脏正常血流动力学被打乱,长期可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衰。
二、诱发心衰的诱因
1.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急性发作。例如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发热、炎症反应,增加心脏耗氧量,影响心肌功能。
2.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无序颤动导致心室率过快且不规则,心脏泵血功能显著下降,易诱发心衰。其他如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功能急剧恶化。
3.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使心脏负荷增加,情绪激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促使儿茶酚胺等释放增多,加重心脏损害,诱发心衰。
4.钠盐摄入过多:过多摄入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前负荷,引发心衰或使心衰症状加重。
5.妊娠与分娩:妊娠期女性心脏负荷显著增加,分娩时的体力消耗等可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女性易在妊娠或分娩期诱发心衰。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影响
1.年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且更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脏疾病,心衰发生风险较高。例如,65岁以上人群心衰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性别:一般而言,男性和女性在心衰的发病机制上无本质差异,但在某些基础疾病的患病风险上可能有差异,如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对升高,可能间接影响心衰发生。
3.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可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脏功能;缺乏运动使心脏功能减退,增加心衰风险。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进而增加心衰发生概率。
4.病史: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如既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的人群,心脏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心衰发生的可能性较无基础病史人群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