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心输出量不满足代谢需求,引发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病因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感染、心律失常等其他因素,按发病急缓分急性和慢性心衰,按射血分数分射血分数降低和保留的心衰,慢性心衰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急性心衰有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等表现,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重构,特殊人群如老年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儿童关注心脏结构发育,妊娠需权衡母胎风险谨慎选治疗方案。
一、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致使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心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引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1.基础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逐步损害心脏结构与功能,进而诱发心衰。例如冠心病可因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肌重构,引发心衰。
2.其他因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妊娠与分娩等,均可能成为心衰的诱发因素。
三、分类
1.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心衰: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需紧急救治。
慢性心衰:呈慢性进展过程,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且病情会逐步加重。
2.按射血分数分类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VEF≥50%,但存在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四、症状表现
1.慢性心衰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乏力:由于心输出量减少,机体组织灌注不足,患者会感到疲倦、乏力。
水肿:常见于下肢、脚踝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
2.急性心衰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呼吸频率显著加快,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五、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基础疾病史、症状发作情况等。
2.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征。
3.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检查,能明确LVEF等指标,有助于心衰的分类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如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可辅助判断心衰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六、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基础心血管疾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等。
2.减轻心脏负荷:通过休息、限盐等方式减少心脏负担,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促进钠水排泄,减轻水肿。
3.改善心肌重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延缓心肌重构进程。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减退情况,用药时应谨慎选择,避免加重脏器负担。
2.儿童患者: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要特别关注心脏结构发育状况,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3.妊娠患者:心衰时需权衡母亲与胎儿的风险,谨慎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