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是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涵盖血清总胆固醇等超出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标准情况,对心血管等系统有危害,中老年等不同人群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遗传等方面有相关特点。
一、高血脂症的定义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涵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标准等情况。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成人空腹TC正常范围一般为<5.2mmol/L,TG正常范围为<1.7mmol/L,HDL-C男性正常范围多在1.04~1.55mmol/L、女性为1.29~1.55mmol/L。
二、高血脂症对人体的危害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高血脂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逐渐狭窄,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较胆固醇正常者显著提升,还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例如,长期高血脂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若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可造成血管完全阻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二)对肝脏的损害
长期高血脂状态下,脂质在肝脏内异常沉积,易引发脂肪肝。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脏病变,影响肝脏正常的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研究表明,约50%的脂肪肝患者存在血脂异常情况,而肝脏病变又会反过来影响脂质代谢,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眼底的影响
高血脂可导致眼底血管发生病变,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动脉阻塞等,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失明。这是因为高血脂使眼底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从而损害视觉功能。
(四)对外周血管的影响
外周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乏力,需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下肢疼痛加剧、皮肤溃疡等,严重时可能因组织缺血坏死而需要截肢。这是由于外周血管狭窄阻碍了下肢血液供应,影响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五)对胰腺的影响
严重高血脂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凶险的急腹症。当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可导致胰腺内脂肪酶被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数据显示,甘油三酯严重升高(如>11.3mmol/L)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三、不同人群高血脂症的相关特点
(一)年龄与性别因素
中老年人群由于代谢功能逐渐减退,更易发生高血脂。男性在40~50岁左右可能比女性更易出现血脂异常情况,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代谢失衡风险增加。例如,老年男性若长期饮食不节制、缺乏运动,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女性。
(二)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如过多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品等,以及缺乏运动的人群,高血脂风险显著升高。这类人群应注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以降低血脂异常风险。
(三)基础疾病与遗传因素
有家族遗传病史(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高血脂发生风险较高,且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基础疾病影响脂质代谢,高血脂控制更为关键,需密切监测血脂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