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疲劳是因各种原因出现视觉不适的常见眼部状态,成因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用眼方式、屈光不正等眼部自身、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等年龄、睡眠不足等生活方式,表现为眼睛干涩酸胀等,可通过改善用眼习惯、优化用眼环境、定期眼部检查、饮食调节、眼部放松来预防缓解,儿童青少年需限电子设备用时、保证充足睡眠和加强户外活动,老年人要定期检查、戴合适老花镜、避免长时间近用眼并增加眨眼频率。
一、眼疲劳的定义
眼疲劳是指眼睛因各种原因出现的视觉不适症状,表现为眼睛干涩、酸胀、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是由于眼部肌肉持续紧张或眼部调节功能异常等引发的一种常见眼部状态。
二、眼疲劳的成因
(一)用眼方式因素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读书写字等,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聚焦状态,眼部肌肉持续收缩,易导致眼疲劳。例如,每日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眼疲劳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2.用眼环境不佳:光线过强(如过亮的太阳光直射、强光照射屏幕)或过暗(如昏暗环境下用眼),都会增加眼睛调节负担,引发眼疲劳。
(二)眼部自身因素
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未得到及时矫正,眼睛需要不断调节以清晰视物,易导致眼疲劳。研究表明,约70%的屈光不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疲劳症状。
2.眼部疾病:如干眼症、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会影响眼表的泪膜稳定性或眼部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发眼疲劳。
(三)年龄因素
1.儿童青少年:因学业压力等长时间用眼,且眼部调节功能尚不完善,更易出现眼疲劳,若长期不纠正,可能影响视力发育。
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即老花眼逐渐明显,近距离用眼时易出现眼疲劳。
(四)生活方式因素
1.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眼部的新陈代谢及神经调节,导致眼疲劳症状加重。
2.过度用眼:如长时间连续加班、熬夜追剧等,超出眼睛耐受限度,引发眼疲劳。
三、眼疲劳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感,自觉眼内有异物感、烧灼感;眼部酸胀、疼痛,可放射至眼眶周围、前额等部位;视物模糊,尤其是近距离视物后再看远处时;畏光,对光线敏感;流泪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眼疲劳的预防与缓解
(一)改善用眼习惯
1.定时休息: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连续用眼20分钟,远眺至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20秒,让眼部肌肉得到放松。
2.调整用眼姿势: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一般建议眼睛与电子屏幕保持50-70厘米的距离,屏幕略低于视线水平。
(二)优化用眼环境
确保用眼环境光线柔和、均匀,避免强光直射或光线过暗。可使用护眼灯,保证室内光线适宜。
(三)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眼部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矫正屈光不正等眼部问题,预防眼疲劳发生。
(四)饮食调节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维生素E(如坚果、植物油等)的食物,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缓解眼疲劳。
(五)眼部放松方法
可通过做眼保健操、热敷眼部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热敷时,温度宜控制在40-45℃,每次热敷10-15分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疲劳。
五、特殊人群眼疲劳注意事项
(一)儿童青少年
应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每天不超过1-2小时,同时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10小时以上,中学生9小时以上),加强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降低眼疲劳发生风险,保障视力正常发育。
(二)老年人
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佩戴合适的老花镜,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适当增加眨眼频率保持眼表湿润,预防眼疲劳及相关眼部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