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原因包括口腔局部菌斑牙石堆积、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及全身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全身性疾病等,治疗有口腔局部清洁、纠正刷牙习惯、调整修复体及针对全身疾病的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引导口腔卫生,孕期女性注重清洁避免复杂手术,老年人需体检控全身病保口腔卫生。
一、牙龈出血的原因
(一)口腔局部因素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菌斑中的细菌长期滋生,与唾液中的矿物质沉积形成牙石,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这是最常见的局部原因,多见于口腔卫生不佳者。
2.刷牙方法不当:采用横向用力过猛刷牙等不正确方式,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造成牙龈出血,尤其常见于未接受正确口腔护理指导的人群。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装置,会持续摩擦或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及出血,常见于佩戴修复体但未定期检查调整的人群。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均易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此类情况需结合血液科进一步检查确诊。
2.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牙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牙龈炎症出血;青春期少年因激素波动,也可能出现牙龈轻度出血情况。
3.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易滋生,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出血;此外,像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因肝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合成,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现象。
二、牙龈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口腔局部治疗
1.清洁口腔: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物,消除牙龈炎症,是改善牙龈出血的基础治疗手段,适用于因菌斑、牙石堆积导致出血的人群。
2.纠正刷牙习惯:教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即轻柔地顺着牙齿长轴方向刷牙,避免横向用力等不当方式,减少对牙龈的机械损伤,适合刷牙方法不当引发出血的人群。
3.调整修复体:对于因不良修复体导致出血的情况,需及时更换或调整合适的修复装置,去除对牙龈的刺激,适用于佩戴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
(二)全身因素治疗
1.血液系统疾病:若牙龈出血由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需转诊至血液科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纠正血液系统异常以改善牙龈出血状况。
2.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牙龈出血可通过加强口腔清洁等方式缓解,待产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多可改善;青春期少年牙龈出血一般随青春期结束可逐渐缓解,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即可。
3.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降低牙龈炎症发生风险;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改善肝功能,从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牙龈出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出血多与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有关,家长需引导儿童养成每日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选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并干预,避免因口腔卫生问题导致牙龈长期炎症出血。
(二)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易出现牙龈敏感出血,需特别注重口腔清洁,可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口腔清洁治疗,但应避免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进行复杂口腔手术,以防引发流产或早产等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出血常合并全身疾病,需定期进行全身健康体检,关注血糖、血压、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可适当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辅助清洁,但需避免长期滥用导致口腔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