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是患者主观感受的胸部区域不适表述诱因多样,心绞痛是冠脉粥样硬化等致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根本机制是心肌供需氧失衡,常见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痉挛,典型症状为疼痛多在胸骨体上段等部位可放射,性质多为压榨闷痛等,由体力劳动等诱发休息或服药可缓解,诊断靠心电图等检查,治疗分药物和非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儿童罕见需防先心病、女性有特殊情况需考虑生理特点等。
一、心痛的基本概念
心痛是一种较为宽泛的表述,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胸部区域的不适感觉,其诱因多样,可能与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种系统的病变相关,但并非特定疾病的专有症状描述。
二、心绞痛的定义与本质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出现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从而引发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根本机制是心肌供需氧失衡,冠状动脉供血不能满足心肌耗氧需求时便会触发心绞痛发作。
三、心绞痛的常见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主要的病因,粥样斑块在冠状动脉壁内逐渐沉积,使血管腔狭窄,限制血流通过,导致心肌供血减少。随着年龄增长、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
2.冠状动脉痉挛:某些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局部痉挛,如吸烟、情绪激动等,痉挛发作时会暂时阻断或减少心肌血液供应,引发心绞痛。
四、心绞痛的典型症状表现
1.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部、左臂内侧甚至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在上腹部、颈部等区域。
2.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有的患者描述为胸部有重物压迫感,程度可轻可重,重度发作时患者常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
3.发作诱因:通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因素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可在几分钟内缓解。一般发作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若发作持续时间过长需警惕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
五、心绞痛的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缺血性改变,发作过后部分患者心电图可恢复正常;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
2.运动负荷试验:让患者在运动平板或踏车上运动,增加心肌耗氧量,观察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心电图变化,若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则提示可能存在心绞痛。
3.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绞痛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的形态、狭窄部位及程度等,有助于明确病变情况以制定治疗方案。
六、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发挥作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能扩张冠状动脉、解除痉挛等。
2.非药物治疗: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可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置入支架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严重者还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七、特殊人群心绞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非典型胸痛症状,且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用药需谨慎,同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儿童:儿童罕见心绞痛,若儿童出现类似胸痛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诊治。
3.女性:女性心绞痛可能与更年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关,症状有时可能与男性不同,部分女性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典型,且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避免某些不适合女性的特殊检查或治疗带来额外风险等。